
危化品安全距离是危化品生产、储存装置在发生火灾、爆炸、有毒气体泄漏时,为避免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与厂区外部防护目标之间的缓冲距离。主要目的是减小危化品装置发生火灾、爆炸、毒气泄漏等事故对周边社会公众的影响,并不针对环境危害和正常生产对周边人员长期、慢性的健康问题,属于亡羊补牢的措施。
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50016-2014)中的防火间距主要是针对常见的高频率、小规模、低损失的非爆炸性的火灾事故,主要考虑火灾热辐射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,为了避免火势蔓延和以火灾扑救为目的而设置,没有考虑具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和数量,也没有考虑设定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、爆炸等极端情况下与
周边的“防护距离”,因此这个距离往往很小,也就几十上百米的样子。从安全角度看,不是很科学。用防火间距来衡量爆炸事故的安全距离,肯定是不可行的。
危险化学品安全距离,考虑具体危化品的危险性和数量,危化品泄漏、爆炸的毒性危害包括发生概率小的灾难性爆炸事故后果。危险化学品的防护距离与其危险性和数量密切相关。
课程内容:
1、什么是危化品安全距离?
2、危化品安全距离和建筑防火间距的比较
3、与安全距离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
4、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和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》
5、《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430号)
6、《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》和《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》
7、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591号)
8、《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》(GB18265-2000)
9、危化品仓储企业与居民区、公共建筑间的安全距离的标准差距
10、目前,确定危化品安全距离的法规和标准